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一份分析报告指出,今年前两个月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失业率出现企稳迹象,但经济复苏的步伐略有减缓,复苏的进程存在明显差异;金融市场波动扩大,房地产市场有所反复,个别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增加。全球"退出策略"的实施困难重重。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比去年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需要密切关注,妥善应对。
报告指出,今年前两个月,世界经济发展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但步伐略有减缓。
--全球复苏进程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发达国家GDP环比止跌回升,美国和日本增长较快,欧元区增长较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增长较快。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环比折年率增长5.9%;同比增长0.1%,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日本环比增长0.9%。欧元区第四季度环比增长0.1%,接近于停滞。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巴西、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同比分别增长5.7%、4.5%、6.0%、2.9%、2.6%和9.2%;除印度外,其他经济体GDP同比增速均为本次经济衰退以来首次转正。
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GDP增速略有放缓。穆迪公司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增长2.6%,比上季度放慢3.3个百分点;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产出指数为57.4,比上月回落2.8个点。
--工业生产继续增长。1月份美国工业生产环比增长0.9%,连续7个月增长;日本工业生产环比增长2.5%,连续11个月增长。1月份,巴西、韩国和中国台湾工业生产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6%、36.7%和69.7%,分别连续3个月、7个月和5个月增长。
--美国和日本个人消费需求回升。1月份,美国零售额环比增长0.5%,同比增长4.7%,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增长;个人消费环比增长0.3%,连续4个月增长。1月份,日本零售额环比增长2.9%,同比增长2.6%,为2008年9月份以来首次同比增长。
--全球CPI温和回涨。1月份美国CPI环比上涨0.2%,与上月持平。2月份欧元区同比上涨0.9%,维持在较低水平。1月份,日本CPI环比下降0.2%,连续4个月下降;同比下降1.3%,连续12个月下降。核心CPI环比下降0.8%,连续3个月下降,通缩加剧。部分发展中国家通胀有所抬头。1月份,印度CPI上涨16.2%,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比去年全年涨幅提高5.3个百分点;阿根廷和土耳其CPI同比分别上涨8.3%和8.2%,分别比去年全年高出2个和1.9个百分点。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巴西价格上涨略有加快,但通胀温和。
--全球贸易持续回升。2009年12月份环比增长4.8%,增幅比上月扩大3.7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实现环比增长。1月份日本出口环比增长8.6%,连续11个月增长;2009年12月美国出口环比增长3.3%,连续8个月增长,进出口同比都结束了13个月以来的下降态势;2009年12月欧元区出口环比增长3.1%,连续4个月增长或持平,同比降幅大幅收窄。
--失业率出现企稳迹象。2010年2月份,美国失业率为9.7%,与上月持平;日本失业率从上年末的5.2%降至1月份的4.9%;欧元区失业率仍在高位徘徊,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均为9.9%,为1998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点。截至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就业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景气临界值。
二是金融市场波动扩大,房地产市场有所反复。一方面,希腊债务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去年12月份,希腊政府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超过12.7%。此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先后调降了希腊的主权债信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由此爆发,并引发国际金融市场股市、汇市、债市、期市大幅波动,信用违约互换(CDS)利差和主权债券利差回升。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不良资产、违约率、撇账率继续上升。去年第四季度,美国银行贷款违约率为7.17%,连续12个季度上升;撇账率为2.93%,连续14个季度上升。发达国家信贷继续停滞甚至收缩。2月24日,美国的银行信贷余额为8.89万亿美元,比1月平均值下降1.3%。1月末,欧元区信贷余额为49607亿欧元,同比增长1.3%;日本为41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0%。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再度下挫。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堪忧,1月份,现房价格环比下降3.4%;新房价格环比下降5.6%,现房销量环比下降7.2%,均为连续2个月下降;新房销量环比下降11.2%,连续3个月下降。2月份,英国房价环比下降1%,为10个月以来首次下降。
三是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然艰难。
--多种因素继续支撑世界经济复苏,各国推出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据联合国今年1月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投入的财政救援计划资金达到26330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出的4.3%。库存因素仍将发挥作用。美国2月份PMI库存连续35个月下降,但去库存化步伐为2008年8月以来最小;2010年1月份日本库存/出货比为1.02,比上月下降0.01个点,连续11个月下降,库存回补空间较大。近期主要发达国家进出口环比双双稳定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早在2009年11月份进口量指数就已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峰值水平。目前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尚未完全恢复。
--部分预警指标和景气指标显示经济将持续复苏。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1月份,OECD整体、中国、俄罗斯先行指标分别为103.6、103.5和102.1,均高于长期趋势100,分别连续11个月、14个月和11个月回升;印度、巴西在连续上升之后略有下降。2月份,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指数分别为55.2和52.6,分别连续7个月和6个月处于景气区间。欧元区和日本企业家信心指数虽然低于长期平均水平,但均呈好转趋势。订单持续回升,预示投资有望增长。今年1月份,美国投资品订单环比增长5.1%,比上月扩大3.1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增长。今年1月份,日本机械订单同比大幅增长16.7%,连续2个月增长。
--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多重问题。"退出策略"困难重重: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复苏初期,过早实施退出策略,可能导致经济复苏半途而废;过晚退出,可能产生滞胀隐患。此外,初级产品价格震荡走高,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远未恢复,失业率高位徘徊、产能过剩以及消费者信心回落制约消费和投资,通胀预期有所上升,欧洲债务危机风险等也不容忽视。
报告指出,主要国际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恢复增长。按购买力平价法(PPP)GDP加权汇总,今年1月份,世界银行、IMF和联合国分别预测今年全球GDP将增长3.5%、3.9%和3.2%;按汇率法加权,英国共识公司今年2月份预测将增长3.1%。综合五大国际机构的预测结果,按PPP加权,今年全球GDP将由去年的下降1.0%转为增长3.7%,但比长期趋势(1999年至2008年的平均增速)低0.3个百分点;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将分别增长2.6%、0.9%和1.4%,分别与长期趋势持平、比长期趋势低1.1个百分点和高0.2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产生影响,值得关注。
--2009年,我国国际经济地位明显提高、影响不断扩大:经济规模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明显缩小。按年均汇率计算,我国GDP为49082.4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货物出口12016.7亿美元,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进口10056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进口需求,对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900.3亿美元,超过法国和英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1350亿美元(UNCTAD估计数)。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延缓了世界经济下降,带动了世界经济回升。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开始回升,领先主要发达国家GDP由降转升3个季度,领先主要发展中国家GDP由降转升或增速回升1-3个季度。
--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增加。3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铜版纸平均加征8.4%的初步反补贴关税;对中国出口的磷酸盐、化肥和食品添加剂等商品征收109%的初步反补贴关税。截至2月26日,欧盟对中国产三聚氰胺和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其目前采取的8项特保措施中,有3项针对中国,分别为柑橘类、鞋类和特定纺织品。
此外,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和妥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