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明日上市的股指期货已经并仍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热点。那么,股指期货推出后,证券市场将面临哪些变化,又将会产生哪些深层次影响呢?虽然这一切目前还是未知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市场各方的猜想。
猜想一:
会否改变目前市场运行趋势?
我们先来看一看海外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后,其市场运行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1986年,日本股市和我国香港股市几乎同时推出指数期货;1996年后,韩国和我国台湾股市也先后开展了股指期货交易。综合各个市场的情况来看,可以发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即:股指期货推出前现货市场都会上涨,不管是置身牛市还是熊市中;而一旦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都会出现调整,也不管当时是牛市还是熊市。更重要的是,牛市里推出期指以后市场虽然会下调,但向上的趋势不改;熊市中推出期指后,也不可能使熊市转牛。也就是说,股指期货有可能改变股市的短期运行轨迹,但不会改变市场长期运行趋势。
猜想二:
沪深300(3403.707,0.00,0.00%)会否取代现有指数?
海外市场中,相当数量的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都是从交易型指数中选取的,如美国的道琼斯指数、我国香港的恒生指数等。而A股市场则有所不同:我国有深圳、上海两个股票交易市场,并且分别采用各自的交易型指数,而股指期货的交易品种选定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由于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等指数在广大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市场人士大都认为,深沪两地各自的交易型指数不会被取代,但由于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沪深300指数走势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对现货市场产生反作用力,投资者对其关注程度将因此较以前明显增加,至少也会将其提升至与目前深沪股市两大指数并驾齐驱的地位。
猜想三:
公募私募游资争夺话语权?
市场人士认为,要影响股指期货的运行趋势,必然握有足够的现货筹码。近期市场中也确实有此表现,尤其是本周二,盘中沪深300成分股的走势遥遥领先于其他股票,其中权重较大的股票更是时常有大笔成交闪现,市场主力“备战”态势明显。
至于公募、私募基金和游资会否争夺话语权,这还得看他们是否会将股指期货作为未来的“主战场”。从公开数据看,公募基金对股指期货的态度并不积极,不过,由于大多数基金的重仓股均为蓝筹,而蓝筹股与300成分股重叠者众,因此可以说,股指期货的上市交易,公募基金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
私募目前大有成为股指期货生力军的迹象。原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近日也表示,私募基金将成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最活跃的机构参与者之一。至于游资,鉴于其灵活性与趋利性,市场人士大都认为其可能会游走于现货与期货市场之间,关键时刻可能也会“发言”,但是否真的会争夺话语权还有待观察。
当然,随着股票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以及各自“权重”的变化,话语权争夺战是否开打,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猜想四:
指标股上天小盘股入地?
从周边市场的经验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的确可能使大盘股与小盘股出现两极分化走势,但也不可能出现“上天入地”的极端态势。因为股指期货推出后,机构投资者的避险和套利操作将使其对现货市场上的指标股需求大增,从而活跃指标股交易,并因此吸引散户跟进进而推高成分股股价,而非指标股的活跃程度总体上则会有所降低。从另一方面讲,“重大轻小”也有利于改变我国证券市场中“小盘溢价”过高的畸形格局,同时也能够使蓝筹股真正起到市场“定海神针”的作用。
猜想五:
会否引领大盘创新高?
我们以沪指6124点作为中国股市的历史峰值,大盘要创出新高,必须逾越这一点位。目前上证指数仅在3100点附近,创新高尚有大约3000点之遥,且目前市场处于平衡市而非大牛市中,难度可想而之。不过,由于股指期货有“助涨助跌”的作用,市场人士认为,一旦市场重返大牛市道,在股指期货的“提携”之下,上证指数创出新高相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前会显得“轻松”一些。
猜想六:
会否遭遇索罗斯式狙击?
1997-1998年,“金融大鳄”索罗斯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给当地经济带来重创。那么,我国股票期货市场的推出,是不是也给了国际投机炒家以机会,并面临索罗斯式的狙击呢?市场各方的回答出奇的一致:NO!
道理很简单:我国证券、期货市场都还不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人民币也并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要进入国内市场只能通过QFII等途径,并且受到规模的限制,不可能掀起大浪;国内股票期货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成为“大鳄”的“栖身之所”;国际投机家们也不是随意出手的,而是会选择存在薄弱环节的“软肋”下手,而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健康发展,加上监管日趋完善,也不会给投机家们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