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北师大的教授放言出来,说17年后存款1000万也不够养老。
这位北师大教授叫钟伟,他还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主任。
有幸聆听钟伟先生两次讲座。一次是在2004年9月21日,山东理工大学校团委和经济学院主办“文化名人报告之专家论坛”,是何帆先生和钟伟先生的专场。那时我刚刚进入大学,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外,我还坚信“听万人言”对于自身成长和素养积淀有重要作用。所以也带着笔记本从东校区赶来挤进西校区启智楼报告厅,钟伟先生讲到“投资热”和“通货膨胀”的时候,提到国民待遇问题。这跟他现在对于17年后的1000万不够养老的看法有顺承关系。
等再次听到钟伟先生的讲座,是2006年山东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的时候。那一年的5月13日“建校50周年学术论坛系列报告”——“经济学家论坛”,经济学院举办了钟伟专场。钟伟先生带着“新巴塞尔协议”而来,围绕跨国银行和风险管理开讲。那时我已经成了学校大学生记者协会和青春在线网站还有《理工青年》报的负责人,忙于布置采访和活动赶场,没有好好听讲。不过总算明白钟伟先生这样的经济专家何以成了文化名人。
钟伟先生学有专攻,人民币问题、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研究很有成果,所以能提出17年后存款1000万也不够养老的问题。而他文笔又实在了得,在《联合早报》等几十种报刊杂志发表经济评论和随笔30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社会反响巨大并引发热烈讨论。钟伟先生现在有两部个人随笔集(燕子李三:《感恩之心》《一生之水》,够文化名人了),他在《英才》杂志2010年3月刊谈17年后存款1000万也不够养老这个问题,用的标题是《多少钱够退休后安度余生 1000万未必够养老》,文章字里行间通俗易懂而不失专业视角,娓娓道来切中要害。
钟伟先生是人民币问题专家,应该知道现在的1000万绝对比不上17年前的1000万,因为买不了那么多东西了。钱,不值钱了。同样道理,17年后,1000万的钱更不值现在1000万的钱。或许,我们提倡超前消费是合理而正确的。说不定,17年后我们普通工薪待遇从一两千已经变到一两万,那个时候挣个1000万比现在挣个100万可能也更容易。
2008年,中国香港人均GDP 30755美元(约合20万人民币),中国内地人均GDP约3300美元,预计17年后内地达到香港水平。美元按6元人民币计算,2027年中国内地人均GDP,就是20万,不吃不喝也要奋斗50年才能勉强存款1000万。而理想状态下中国人要存足了退休后25年左右可供生活开销的钱才行。币值不稳定,面值和实值的悬殊拉大,钱不值钱,1000万诚如钟伟先生所讲,在中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未必能够养老。
而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和人口自然生长率的降低甚至为负,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特征将更加明显。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燕子李三:联合国传统标准),或65岁以上的人口达总人口7%(新标准),就是“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照此速度,在2027年,中国就是典型的“老龄社会”了。
钟伟先生分析,现在离退休的5000万老年人——按上面的数据,广大城市无离退休手续的弱势群体和乡村老农肯定不在此列,基本上是由目前正在交纳养老金的1.5亿青壮年人养活着。而另外一半多的老人们,又去哪里找1000万存起来养老呢?
老年人社会学近年也常常关注老年人丧失工作能力之后,享受平等国民待遇的问题。既然钟伟先生得出“钱是纸,终生劳碌积攒,未必晚年安然”的理解,那么政府的福利保障就凸显了重要性。我们可以不做一个高福利国家,但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